出土文献

  • 申論甲骨文中的“币”當讀爲“師”——兼談構字部件語義相通的漢字結構類型

    方稚松;

    <正>將甲骨文中的"■"釋作"帀",最初是由孫海波先生提出的,1934年出版的初編《甲骨文編》六卷七頁下將《後下》30.8(即《合》26845)中的字形釋作帀,但未作説明。~([1])後孫氏在1936年發表的《卜辭文字小記》最後一則"帀"字條下説道:《後編》卷下弟三十葉八版"辛亥□貞■□尤",不即帀字。《説文》"帀,

    2018年01期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 關於《合集》21481(《乙》56)的整理

    劉影;

    <正>首都師範大學甲骨文研究中心自2012年開始,便啟動了《甲骨文摹本大系》的製作工作。工作的難點自然是對《合集》中不清晰的拓本進行摹寫,《合集》21481(《乙》56)便是其中一版。筆者曾有一篇不成熟的文章《甲骨文"■"字的一種用法》,剛好引用了《合集》21481的一條卜辭,當時參考了中心連佳鵬博士的如下摹本:

    2018年01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 商周卜辭補説兩則

    王祁;

    <正>一、周公廟出土薄姑卜辭"僕"字補釋2016年,臺北故宫博物院主辦"秦文化特展",其中列爲001號展品的"薄姑"腹甲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在展覽圖録《嬴秦溯源:秦文化特展》中,董珊先生對卜辭作了簡單考釋。~([1])不久後,李學勤先生利用董珊先生的摹本重新考釋了此甲,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2])現在,在董、李二位先生觀點基礎上,本文簡單考釋薄姑卜辭中的

    2018年01期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 從卜旬辭看歷組與無名組的關係

    田國勵;

    <正>商人在每旬末的癸日占問下一旬是否"亡冎",並將占問刻於甲骨,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卜旬辭。卜旬辭格式、内容單一,都作"癸某卜(貞),旬亡冎",或"癸某卜,某貞,旬亡冎",並依此形式循環卜問,數量也不少。陳夢家先生在《殷虚卜辭綜述》中將甲骨刻辭内容分作六大類,其中一項便是旬夕。~([1])雖然卜旬辭格式單一,内容重

    2018年01期 2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 釋金文中的“廛”

    周忠兵;

    <正>金文中有如下一字(字形參看表1,以下以○代替),其辭例如下:1.召伯虎曰:"余既訊,○我考我母令(命),余弗敢亂。余或(又)至(致)我考我母令(命)。"(五年琱生簋,《集成》4292)2.今余既訊有司,曰:"○令(命)。"(六年琱生簋,《集成》4293)3.王母○商(賞)厥文母、魯公孫用鼑(鼎),乃顧~([1])(寡~([2]))子帥唯——王母唯用自念于周公孫子——~([3])曰:余弋(式~([4]))母(毋)庸又(有)忘。(帥唯鼎,《集成》2774)

    2018年01期 4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 霸伯盂銘文與西周賓禮制度

    胡嘉麟;

    <正>2009年山西翼城縣大河口墓地M1017出土一件霸伯盂~([1])(圖一),器高34.2厘米、口徑39.5厘米。其銘文與先秦文獻可以參讀,對於認識當時的禮制有着重要的意義。以往學者曾有討論,對於器物時代有的認爲在西周中期前段,爲穆王前後;~([2])有

    2018年01期 53-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 新見“秦公簋”銘文辨僞

    顧王樂;

    <正>吴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以下簡稱"《銘像集成》")04252收録了一件私人收藏的"秦公簋"(圖一),蓋内鑄有銘文"■公作寶■",傳出自甘肅禮縣大堡子山。~([1])《秦出土文獻編年訂補》稱爲"某氏秦公簋"。~([2])吴鎮烽《金文通鑒》系統已將其名稱改作"秦■簋"。《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以下簡稱"《續編》")

    2018年01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 楚大師編鐘器主身分補論

    李世佳;

    <正>2008年,上海博物館收徵到9件1組的編鐘,諸鐘皆在鉦間及鼓側鑄有銘文,且所述内容一致,僅因鐘之大小而字數有所删减。以第3鐘銘文最爲完整,釋文如下:隹王正月初吉庚午,楚大(太)師登■■(慎),■(慎)獨■龔,武于戎工(功),用其吉金,自乍鈴鐘,龢鳴■(且)■(皇),用宴用喜,用樂庶侯,及我父兄,既■既記,余保■楚王,偯叚□□,萬年毋改,子子孫孫永寶鼓之。~([1])

    2018年01期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隨州文峰塔墓地出土曾侯編鐘“穆穆曾侯”及其他

    黄錦前;

    <正>2009年隨州文峰塔墓地M1出土的曾侯與編鐘~([1])銘曰:唯王五月吉日甲午,曾侯與曰:伯适上帝,佐佑文武,撻殷之命,撫定天下。王逝命南公,營宅汭土,君庇淮夷,臨有江夏。周室之既卑,吾用燮驕楚。吴恃有衆庶,行亂,西征、南伐,乃加於楚。荆邦既■,而天命將誤。有嚴曾侯,業業厥■,親敷武功,楚命是拯,復定楚王,曾侯之靈。穆穆曾侯,壯武畏忌,恭寅齋盟,代武之堵,懷燮四方。余申固楚成,整復曾疆。擇彼吉

    2018年01期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 吴王餘眛劍銘文補議

    魏宜輝;

    <正>吴王餘眜劍是近年來發現的一件重要長銘兵器,其銘文共有75字,記載了春秋晚期吴國與楚、越的戰争以及餘眜代立爲王的史實,具有極其重要的史料價值。已有諸多學者對餘眜劍銘文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發表了很好的意見。我們在研習的過程中也有一些新的想法,公布於此,以就教於方家。在討論之前,我們先將餘眜劍銘文釋寫如下:

    2018年01期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 賈子叔子屖盤銘文考釋

    張志鵬;吴偉華;

    <正>《中原文物》2015年第1期所刊王宏、權敏《賈國青銅器及其重要價值探研》(以下簡稱"《王文》")一文,對賈國有銘銅器及其所涉及的賈國歷史問題進行了很好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該文還對賈子叔子屖盤的有關問題發表了看法,認爲盤銘中的"賈子"是器主名,"叔子屖"爲"賈子"的字,"孟姜"之"姜"爲私名;器主當是曾以晉國

    2018年01期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 郭店楚墓竹簡剩議二題

    湯志彪;

    <正>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門郭店一號楚墓M1發掘了一批戰國時期楚國竹簡,這批竹簡包含儒家如《唐虞之道》《窮達以時》等和道家等多種古籍。1998年,《郭店楚墓竹簡》一書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學界一般簡稱爲"郭店楚簡"或"郭店簡"。自郭店楚簡問世以來,研究者衆多,成果豐碩,很多問題業已解决,不少觀點也成爲定論。然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郭店楚簡尚有一些問題可以深入探討。下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礎

    2018年01期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 上博四《昭王毁室》“■”字試解

    蘇建洲;

    <正>上博四《昭王毁室》簡1云(非討論的字形,以通行字表示):昭王爲室於死沮之滸。室既成,將袼(落)之,王戒邦夫=(大夫)以■=(飲酒)。既■■之,王入將袼(落)。孟蓬生先生首先提出此處筒文與落成典禮有關,並將"袼"字讀作"落"。他説:"今按:袼,指宫室始成時的祭禮,相當於現在的落成典禮。傳世典籍皆借'落’字爲之。《左傳

    2018年01期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 説清華簡中的“堵敖”

    吴雪飛;

    <正>清華簡《楚居》第9簡有:"至皇囂(敖),自福丘徙襲都郢。"清華簡《繋年》第28-29簡有:"取息嫣以歸,是生■囂(敖)及成王。"兩處簡文中的"皇"字分别作"■"、"■",整理者謂:"皇(堵)囂,即堵敖熊囏,《左傳》莊公十四年:'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滅息。以息嬀歸,生堵敖及成王焉。'‘■’古書或作'堵'、'杜'、'壯'、'莊'等,古音

    2018年01期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 《繋年》簡56“貉”字的文字學解釋

    蔣瓊傑;

    <正>清華二《繫年》簡56有一地名作■■,對應傳世文獻爲"厥貉"或者"屈貉","■"即"犮"字,與厥、屈音近可通,自無問題;"■"字,整理者未作隸定,~([1])後來的研究學者主要有釋"央"、釋"魚"、釋"隺"、釋"貈"等諸説,~([2])暫未取得一致性意見。

    2018年01期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 試論清華簡中的幾個人名——兼論“卞”字的産生

    羅小華;

    <正>《文物》2016年第3期上公布了李學勤、劉國忠、馬楠等三位先生的一組文章,對其時即將出版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進行了介紹。~([1])李學勤先生介紹説,新整理出的五種簡書中,"三種是關於鄭國史事的,即《鄭武夫人規孺子》、《鄭文公問太伯》和《子産》;一種是關於齊國史事的,題爲《管仲》;再一種是關於秦、楚史事的,題爲《子儀》"。我們想就文章中所提及的幾個人名進行分析探討。

    2018年01期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從象數角度解釋《筮法》“死生”篇的一些内容

    亞當·施沃慈;

    <正>"死生"篇是《筮法》寫本的第一節,一共包含九個典範卦例,~([1])每一個卦例由四個經卦(即兩個别卦)組成,每一個卦例有其相關彖辭。~([2])對於"死生"篇的字詞文句、卦例的性質,以及彖辭與卦爻象之間的關係,還有可以討論的餘地。本文從象數角度討論《筮法》"死生"篇的一些内容,包括第一和第二卦例彖辭"六虚其病哭死"和

    2018年01期 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釋清華簡《湯在啻門》的“褊急”

    張富海;

    <正>清華簡第五輯的《湯在啻門》篇記録了商湯與小臣關於如何成人、成邦、成地、成天的問答。關於"成邦",小臣有"四以成邦,五以相之"之説,"四"指四神即四正,"五"指德、事、役、政、刑五個方面。五方面各有美惡之分,其中關於"德"的叙述見13-14號簡,云:"惪(德)濬明,執訐(信)目(以)義成,~([1])此胃(謂)■(美)惪(德),可目(以)

    2018年01期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五册散札

    劉洪濤;

    <正>《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五册已於2015年年初公布,~([1])筆者在研讀之餘,略有一些心得,現在把其中較有意思的兩條寫出來,向各位專家、同道請教。一、臨《厚父》簡12-13:曰天■司民,氒(厥)■(徵)女(如)厷(肱)之服于人。民弋(式)克苟(敬)■(德),母(毋)湛于酉(酒)。

    2018年01期 135-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 試論清華簡第五輯中的“彝”字及“夷吾”氏的由來

    許可;

    <正>清華筒第五輯《厚父》篇和《封許之命》篇中各有一個"彝"字,寫法都較爲特殊,前者與傳抄古文或有聯繋,後者和璽印中的姓名用字有關,可以豐富我們對文字發展演進序列的認識。先説《厚父》第6簡中的"彝",字形作下从又从兩爪之象形,作■。整理者趙平安先生説這個字形"與目前所見到的彝寫法都不相同"。~([1])甲骨文"彜"字作■、■、

    2018年01期 14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 清華簡《子儀》篇發微

    羅運環;丁妮;

    <正>《子儀》是《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第四篇,~([1])講述晉秦殽之戰後,秦穆公通過子儀與楚修好之事。全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殽之戰後,聚集七年、秦國力提升的情况,以及秦楚結盟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描述"禮子儀"的過程,並以樂歌的方式表達政治意圖;第三部分是秦公送别子儀時的對話,對秦公的意圖,子儀表示"其歸

    2018年01期 148-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 清華六《鄭文公問太伯》札記三則

    范常喜;

    <正>《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中有《鄭文公問太伯》一篇,含甲、乙兩個抄本,内容基本相同,原無篇題,今篇題爲整理者所擬。筒文記載了太伯臨終時告誡鄭文公的言辭。太伯歷數鄭國自桓公、武公、莊公以來東遷啓疆,昭公、厲公鬥鬩斬伐的史事,最後勸誡文公當追慕先君,克己節欲,任用賢良。簡文多可印證《左傳》《國語》諸書記

    2018年01期 15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越公其事》札記

    胡敕瑞;

    <正>《越公其事》簡17:孤疾痌(痛)之,以民生之不長而自不■(終)亓(其)命,用事(使)徒遽■(趣)聖(聽)命於……整理者注:"用,因此。事,讀爲‘使’。遽、趣同義連用,猶遽卒。遽,急速。《莊子·天地》:’厲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視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成玄英疏:’遽,速也。’■,即’趣’字,《説文》:’趣,疾也。’"~([1])

    2018年01期 164-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讀清華簡第七册札記二則

    段凱;

    <正>《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一書出版至今,相關研究文章層出不窮,研究成果豐碩。筆者此文,擬在諸家的研究基礎上,對簡文個别字詞的釋讀談點看法。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批評指正。一《趙簡子》簡7-8有段簡文整理者釋文如下:昔■(吾)先君獻公是凥(居),掌又(有)二尾(宅)之室,以好士庶子,車■(甲)外,六■(府)溋(盈),宫中六■(竈)并六祀,肰(然)則曼(得)■(輔)相周室,亦智(知)者(諸)侯之■(謀)。~([1])

    2018年01期 17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清華簡《管仲》《越公其事》校釋三則

    吴祺;

    <正>《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一書自2016年4月出版至今,學界反響熱烈,相關研究文章亦是層出不窮。筆者此文,擬在諸家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新出《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中的相關内容,對清華簡陸《管仲》中兩支竹簡的連讀問題進行新的解釋。同時,對清華簡柒《越公其事》中幾處字詞的釋讀談點看法。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批評。

    2018年01期 177-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 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對讀三則

    李松儒;

    <正>《文物》2017年第9期發表了黄德寬、徐在國兩位先生的論文《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概述》《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詩經>詩序與異文》,對安徽大學藏戰國簡(下文簡稱"安大簡")作了介紹。~([2])據黄先生文,安大簡内容有:《詩經》;楚史類,有兩組竹簡;諸子類,有九組竹簡;楚辭類,有兩組竹簡;主要涉及占夢、相面等内容的其他類,有三

    2018年01期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 秦兵器銘文地名考釋(二則)

    王偉;

    <正>一澳門珍秦齋藏一件戰國中期晉國下庫戟戈,内穿孔後刻戰國魏銘文三行12字,殘援靠近胡處有秦人繳獲後加刻的地名"義陽",内的另一面也有秦人刻銘"(原釋文)襄犨"(圖一、二)。~([1])董珊先生《讀珍秦齋藏秦銅器劄記》説"襄犨"應讀爲《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和襄公十年所見衛地"襄牛"。~([2])

    2018年01期 18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 古文印章校釋例舉——兼談古文考釋應注意的問題

    李春桃;

    <正>《尚書正義》:"科斗書,古文也。所謂蒼頡本體,周所用之,以今所不識,是古人所爲,故名古文。形多頭麤尾細,狀腹圑圓,似水蟲之科斗,故曰科斗也。"謂古文是倉頡本體,固不可信,但對古文筆畫特徵的描述是比較貼切的。文字學上的古文是指經後人輾轉傳寫而得以保留的古文字形體,其中主體是戰國文字。因其筆畫像蝌蚪之形,古人或稱之爲蝌蚪(或作科斗)文,現今學界又稱爲傳抄古文。

    2018年01期 192-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 《嶽麓書院藏秦簡(肆)》補釋四則

    齊繼偉;

    <正>《嶽麓書院藏秦簡(肆)》的内容爲秦律令,其中第三組竹簡多數與"内史郡二千石官共令"相關,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簡文的準確釋讀是後續研究的前提。本文集中對第三組釋文及圖版進行校讀,今擇取四則,分别對未釋字的釋讀以及簡文符號的修正提出勘補意見,敬請方家指正。一、有□不疑亡者

    2018年01期 202-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 釋張家山漢簡《津關令》490-491號簡並論相關問題

    何有祖;

    <正>張家山漢簡《津關令》自公布以來,~([1])其文本經歷衆多學者多年的研究揣摩,又經過系統的注釋工作,~([2])總的來説,在釋字、文意疏通方面已有較爲成熟的研究。在津關制度方面,學者們也有較多細致梳理論證。~([3])此後數年,新資料如嶽麓秦簡、里耶秦簡的公布,帶給我們一些新的認識。本文將討論一條《津關令》的文句,進而探索相關津關制度,淺陋之處,敬請方家指教!

    2018年01期 208-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 馬王堆醫書校讀(三)

    周波;

    <正>2014年6月,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和湖南省博物館聯合編纂的《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下簡稱"《集成》")正式刊布。~([1])此書可謂目前馬王堆簡帛文獻方面最好的整理本。不過,"馬王堆學"的研究本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於馬王堆簡帛醫書的研究亦不例外。《集成》出版以後,筆者發現其中馬王堆簡帛醫書仍遺留有部分問題,並先後撰寫

    2018年01期 216-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 北大漢簡《趙正書》小考(四則)

    曹方向;

    <正>北大漢簡《趙正書》述秦始皇帝、二世皇帝時代君臣之事,部分内容和《史記》的《秦始皇本紀》《蒙恬列傳》《李斯列傳》等互有異同,整理者在注釋之外,還寫出了"相關傳世文獻",~([1])便於參考。篇題雖然是"趙正書",但"趙正"並不是全文的核心人物。陳侃理先生指出,筒文主要部分是記言而不是記事,~([2])大段内容都是李斯和公

    2018年01期 226-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 北大漢簡《節》篇“十二勝”再論

    洪德榮;

    <正>前言北大西漢簡《節》篇幅雖然不長,但其中收録的材料相當豐富,包括了數術、曆譜、兵陰陽思想、兵學觀念等,~([1])其中關於十三種地形相勝的討論,除原整理者外尚不多見,龐壯城、子居及曹方向有專文研討。~([2])此段可分爲地形及陣法兩個部分,以下即針對此段引述諸家之説進行討論。先將《節》篇中地形間的相勝關係羅列如下,並與銀雀山漢簡《地典》中的"十二勝"相互對比:

    2018年01期 234-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 香港中文大學藏漢簡質日復原及相關問題研究

    王强;

    <正>《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簡牘》一書收録港中大文物館歷年購藏的簡牘,所屬年代自戰國一直到魏晉,其中漢代簡牘部分數量最多的内容爲日書(下文稱"港簡日書")。~([1])李學勤先生曾指出斷代是出土文獻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之一,~([2])準確的年代信息也是充分利用出土文物文字資料開展相關研究的前提。然而較之科學發掘所得之簡牘,港簡由於是盗掘回藏之物,其與墓葬之間的聯繋已經被斬斷,無法藉助考

    2018年01期 242-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8K]
  • 《蒼頡篇》與《急就篇》關係初探

    周飛;時遂營;

    <正>《急就篇》爲漢元帝時黄門令史游所作,黄門令爲宫内宦官之主管,《漢書·百官志》:"黄門令一人,六百石。"顔師古注:"宦者,主省中諸宦者。"因此有學者認爲史游創作《急就篇》的最初目的是便於文化水平不高的宦官們在從事登記、抄寫等工作時,如遇不認識的物名、姓名等不知怎麽寫,取來參照。~([1])史游所作《急就篇》共2 016字,東漢時又附入128字。~([2])《漢書·藝文

    2018年01期 257-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 “徙”字源流與“徙”、“從”形訛補考

    杜鋒;張顯成;

    <正>大徐本《説文·辵部》:"■,迻也。从辵,止聲。■,徙或从彳。■,古文徙。""■"即"徙"字,其或體"■"从彳,徐鍇《説文解字繋傳》亦作从辵,止聲。~([1])段玉裁《説文解字注》認爲"止"在一部(之部),"徙"在十六部(支部),此二字韻部不近,"徙"字不从"止"聲,當从"辵"、"止"會意;並對比《韻會》《集韻》中所載"徙"字古文與"■"之形體,認爲"此字不出《説文》",亦"未詳其形聲會意"。~([2])陳復華等《古韻通曉》從段注,認爲"徙"字从"辵"

    2018年01期 272-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3K]
  • 曹操高陵畫像石殘塊内容及殘文補釋

    鵬宇;

    <正>從2008年12月到2010年9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一座大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經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專家論證爲三國時期的曹操墓。~([1])是墓雖經盗掘,但仍出土大量珍貴文物。最近出版的《曹操高陵》一書對此有較爲詳細的刊載。~([2])其中有些畫像石殘塊内容及殘文引起了我們的濃厚興趣,今不揣譾陋,略作補釋,以求教於方家同好。

    2018年01期 288-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基本性質研究平議

    徐暢;

    <正>所謂"走馬樓三國吴簡",是1996年長沙市文物工作隊(後成立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長沙市中心五一廣場東南側走馬樓街平和堂商厦工地編號爲22的古井中一次性發現的約10萬餘枚三國孫吴紀年簡牘,~([1])數量超出當時我國境内發現簡牘的總合,~([2])研究意義重大,由已故歷史學家田餘慶先生命名。~([3])圍繞這批簡牘的整理、保護與研究工作隨即展開,至今已走過了20年歷程,取得

    2018年01期 295-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 論走馬樓吴簡詞語的時代性和地域性

    陳榮傑;

    <正>不少學者提倡注意詞語的時代性和地域性,汪維輝先生更是專文對此進行探討。~([1])他説:"每一個詞都有其時代性和地域性,揭示詞的時代性和地域性是詞彙史學科的基本任務之一,也是正確訓釋詞義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漢語的發展源遠流長,漢語詞彙經歷了歷代的積澱和沉積,已很難弄清楚某一時代某一地域詞彙的本來

    2018年01期 304-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