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

出土文献新发现

  • 荆州枣林铺彭家湾183号、264号楚墓出土卜筮祭祷简

    赵晓斌;

    近年来,在对荆州枣林铺古墓群的考古发掘中,有多座小型战国楚墓出土了竹简。本文对其中彭家湾M183、M264出土的卜筮祭祷简进行了考释。彭家湾M183出土竹简12支,所记墓主名"娥",其先祖有"集定君"等,其父官职为"■尹"。彭家湾M264出土竹简1支,所记墓主名"色",对"三世王父"进行祭祷。

    2022年01期 No.9 1-5+153+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 试说战国楚简中的“■”字

    蒋鲁敬;

    荆州龙会河M324出土战国楚简中有一个从泉从戈的"■"字,又见于荆州望山桥M1出土的卜筮祭祷简,其"戈"旁应是"弋"旁之讹。由于"弋""聿"音近古通,因此"■"字应是从泉从聿的"肃"字的异体。望山桥简的"■王"即"肃王",简文大意是用"戠牛"对楚肃王进行祭祷。龙会河简的"■"字则应读为"蒐",简文大意是楚庄王在其即位的第十五年春季,于蔑地简阅车马,该事件与《左传》宣公十年"楚子伐郑"相关。

    2022年01期 No.9 6-1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海外汉学

  • 甲骨文补说三则

    黄博;

    本文由三则甲骨文札记组成。第一则在已有考释成果的基础上,将甲骨文中的"■"类形体也释为"遭",上部所从应即"■(艹)"形之倒书;第二则据清晰的《乙编》拓本,指出《合集》19941+中的"■"形当作"■",中部从"囧",应释作"■";第三则讨论了卜辞中"勿鮏……"一语的理解问题,"鮏"当从陈剑先生读为"眚","勿鮏(眚)……"意即"不要以为……是灾过"。

    2022年01期 No.9 11-17+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6K]
  • 百年甲骨地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马盼盼;

    甲骨地名研究伴随着甲骨文研究的兴起而产生。从甲骨文被发现至今120多年,甲骨文地名研究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成熟。甲骨文地名研究的任务在于地名的辨析及地望的考释。前者随着甲骨文内容研究的深入,尤其是语法方面的进步,已基本完成,地名的辨析有理有据,一些之前被误认为是地名的祖先名、时间词、动词等也都得以纠正。目前研究的重点在于后者,地望的考释。研究方法不断更新,成果不断涌现,同时问题也在不断凸显与解决。地望定点的差异是问题的集中体现,研究方法的不断审视是解决的途径。本文拟以研究方法为切入点,对百二十年来甲骨文地名的研究作学术史的回顾。

    2022年01期 No.9 18-3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 金文“■”字补释

    晁福林;

    西周中后期至春秋时期习用的金文"■"字,由于它和"■(司)"字常连用,并且多见于册命用语,特别是见于毛公鼎、番生簋等重器铭文,所以它对于说明西周官制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关于金文"■"字的研究,诸家所论繁富,但迄今尚无定论。近年新出现的山东沂水春秋墓的青铜器上有标明其读音的字,为相关研究走出困境找到了前进方向。然而,这个新出现的字所从的音符不当读为"恖",而应当读为"憃",所以关于其读音以及其在彝铭中用意的研究尚有一些讨论的余地。

    2022年01期 No.9 32-39+15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8K]
  • 嬭加编钟器主身份补说

    蒋伟男;

    湖北随州枣树林M169所出嬭加编钟的作器者为嬭加,而非曾侯宝。全篇铭文以她的口吻来表述。铭文第一段嬭加简单概括了曾国的始封历史,她自述以楚文王之子孙、穆王之女的身份嫁到曾国。第二段铭文中,嬭加回顾在丈夫"龏公"去世后,她勤勉为政、保有疆土的历史。嬭加编钟提供了春秋中期曾国历史的新资料,也进一步丰富了学界对这一时期曾楚关系的认识。

    2022年01期 No.9 40-49+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 四年上成氏府假令铍考

    徐俊刚;

    本文对《有铭青铜兵器图录》收录的一件赵国"四年上成氏府"铜铍的铭文内容、铸造制度、铸造地地望、铸造年代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考订。"上成氏"应即"上成",可能就是赵国直刀币文中的"成",其地可能与西汉涿郡的成侯国或广平国下属的"城乡"有关。其纪年"四年"可能是赵悼襄王四年(前241)或赵王迁四年(前232),尤以前者的可能性更大。

    2022年01期 No.9 50-5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 上博简残漶字拟补四则

    张荣辉;

    上博简五《弟子问》简11首端残字"■",拟补为"■";简17、18旧释作"■"的残漶字,拟补为"■";附简"谓"下一残漶字"■",拟补为"身",读作"仁"。上博简七《凡物流形》甲本简8首端残漶字"■",拟补为"自",为"百"字的讹写。

    2022年01期 No.9 56-60+31+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 释清华简《越公其事》中的“伋(及)”

    张新俊;

    清华简《越公其事》简74中有"天加祸于吴邦,不在前后,丁伇孤身"一段文字,可以与传世文献《国语》对读。但简文中的"伇"字该如何理解,学术界迄今没有定论。从楚文字中用作偏旁的"殳""支"每多相通来看,所谓的"役"可以看作是从"支"的"■"字的异构。从上博简中"汲""伋"的异文从"支"来看,"■"应当释作"伋"字,在简文中读作"及"。传世文献中"及"经常与"祸""难""灾"等词连用,表示"遭遇灾祸"一类的消极义。

    2022年01期 No.9 61-68+7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 说“土蝼”

    刘思亮;

    信阳楚简"乐人之器"中所载"土蝼"是虡兽,而非镇墓兽。文献中所谓"飞虡"也是虡兽,曾侯乙墓编磬神兽形立柱,大概就是"飞虡"的标准形象。

    2022年01期 No.9 69-7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中的“定邑”小考

    陈松长;

    "定邑"一词史书未载,但长沙走马楼西汉简中却多次出现。本文通过梳理简文中与定邑有关的材料,认为定邑当为第一代长沙王刘发生前仿效其父辈所建陵邑的规制所建,当时应该另有专名,死后才以其谥号为名。此外,定邑不只是一个守陵的邑所,而是吏员配置齐全,具有独立司法职权,与一般县邑平级,由长沙国辖管的一个特殊治所。

    2022年01期 No.9 76-81+15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 张禹碑铭杂识

    陈剑;

    张禹碑铭旧释"割、举、蕹、爾、方、赗、选、永"之字,应分别改释为"剖、基、■、荣(茦)、芀(艾)、赠、送、示"。汉代文字多见的"芀/艻",应释为"艾/刈",其证据充足坚实,近年或有异说,实不可信。碑铭"示不忘君"云云系用周公故事,附及景云碑铭中旧亦尚未得其解之"皇灵炳璧"系用楚平王故事。《后汉书·张禹传》中的"温给",应校正为"溋(盈)给"。

    2022年01期 No.9 82-9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 长沙吴简临湘侯国都乡民所在丘名考

    杨振红;

    本文主要通过"出入"类简考察长沙吴简中临湘侯国都乡民所在丘的名称和数量。整理者释出或部分释出的丘名共有101个,通过比对图版,可以确认的丘名有37个,因整理者误释而衍出的丘名有37个,另有27个丘名因字迹漫漶无法确认,推测其中绝大多数仍应在已确认的37个丘名之中,应是误释衍生的丘名。都乡简集中在竹简[壹][贰][伍][陆][柒][捌]中。丘多以方位、地形、地貌、山林川泽等命名。丘名书写时存在将笔画繁复的字用简单的字或异体字替代的现象。

    2022年01期 No.9 93-109+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7K]
  • 文书简研究取径与方法的再思考——以文书学和考古学为中心

    郭伟涛;

    目前出土的文书简牍,已达二三十万枚之巨,对战国秦汉历史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然而,文书简的性质和特点与传世文献迥异,仅仅重视与利用简文记载,不足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而应将之视为具有考古属性的出土文物进行整理、刊布和研究。本文从文书学与考古学的角度,对文书简研究的取径与方法进行了深入反思,主张将文书简的物质形态和文本形态、出土地和出土遗址的功能区划、簿籍名称、簿籍性质、遗留机构、弃置过程等问题,都纳入分析视野。如此处理,方能充分发挥文书简的价值。当然,若要做到这一程度,现阶段的考古发掘和整理刊布工作也需要再上台阶。

    2022年01期 No.9 110-122+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 清华简《四告》及金文中的及物状态动词“宜”

    任荷;蒋文;

    清华简《四告》每告之末均有"宜尔祜(嘏)福"一句,其中的"宜"如何理解尚未落实。本文以语言学的眼光对上古传世文献中"宜"的用例作了穷尽性的考察,揭示出上古汉语中及物状态动词"宜"的真正语义是"适配",具体表述为"主体能满足‘与客体适配’的要求",在句中可翻译为"适合……、与……相配"。以此认识为基础,本文指出《四告》"宜尔祜(嘏)福"之"宜"应采取同样的理解,并对各告的相关诸句给出了详细的解释。本文还指出史墙盘、■钟、秦子簋盖、虢季钟铭文中的"义"所记录的也是这个"适配"义的"宜"。

    2022年01期 No.9 123-134+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 《出土文献》稿约

    <正>《出土文献》为出土文献领域首份正式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前身为2010年创刊的同名CSSCI来源辑刊,是本领域重要的专门性学术刊物。期刊于2020年3月推出创刊号,每季度最后一月中旬出版,16开,每期160页。《出土文献》期刊常设栏目包括:(1)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甲骨、金文、战国文字、秦汉三国简牍等);(2)出土文献与古代史研究;(3)出土文献与古典学研究;(4)出土文献与思想史、汉语史、科技史、文物保护等相关领域交叉研究;(5)出土文献学术史、书评、学科综述等。依需要,可另设专题,包括出土文献新材料、新理论、新方法等。请在来稿中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具体到院系)、

    2022年01期 No.9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 出土文献与郑国史新探

    程浩;

    <正>郑国虽是西周诸侯国中出封最晚的一个,但却在西周以降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纵观郑国四百余年的政治发展历程,称得上是整个春秋时代社会历史变革的一个缩影。本书立足于清华简以及青铜器金文中新见的郑国史料,结合《左传》《史记》等传世史书的记载,力求还原郑国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若干重大事件,并尝试将郑国历史的发展纳入春秋战国社会变迁的全局进行思考。

    2022年01期 No.9 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 上博竹书孔子语录文献研究

    顾史考;

    <正>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为二十余年前发现的一批珍贵先秦竹本文献,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即孔子语录类文本,记载孔子与弟子、时人及鲁国执政人物的问答与对话,绝大多数为两千年来已失传的逸书,文献价值非凡。本书以文本整理为主,以义理分析、思想史和文献学探讨为辅,对《从政》《君子为礼》《弟子问》《仲弓》《颜渊问于孔子》《民之父母》《子羔》《鲁邦大旱》《相邦之道》《孔子见季桓子》《史蒥问于夫子》及《季康子问于孔子》等十二篇孔子语录类文献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将诸篇与《论语》《礼记》等传世古籍中的相类文献加以对读,不仅为先秦儒家思想史研究提供了更为准确、可靠的释读文本,也为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探讨揭示了更多可能的方向。

    2022年01期 No.9 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