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伦强;
甲骨文“履”字的释读,还有学者持有异议。本文从字形、辞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证,认为释“履”的意见可信从,并新考释出甲骨文中几例“履”字的表意初文。
2022年02期 No.10 43-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2K] - 谢明文;
吴虎鼎铭文中“履”后一字,旧一般隶作“■”,本文指出应径释作底部加了一横笔的“丰”,这一横笔表示的是地面,其形表示在地面上植树以为地界,是“封”的初文。铭文“内司徒”之名,研究者皆认为是“寺 ■”,本文指出并不存在人名“寺■ ”,“内司徒”之名应是“寺仅”,“寺”是国族名,“仅”是私名。铭文“宾内司徒寺■ ”后面一字,或释作“復”,或释作“璧”,本文指出应释作“徫”。“宾内司徒寺■ 徫”的“■ 徫”应该与后文“宾史■ 韦两”的“■ 韦”表示同一个词,“宾史 ■韦两”的“史”指前文的“史囟/西”,“宾内司徒寺 ■徫”的“寺”指前文“伯导内司徒寺仅”的“寺仅”,皆是承上省略了私名。此外,本文还对铭文的其他字词作了补释并指出了铭末一直被漏释的“用”字。
2022年02期 No.10 51-58+15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2K] - 曾芬甜;
夏饷铺鄂国过去被认为是西周晚期叛乱的姞姓鄂国后裔。本文首先从“媵器返回作器者墓地”这一独特现象出发,论证夏饷铺鄂国是重新分封的姬姓诸侯。其次,通过回顾三门峡虢国墓地的断代争议这一学术史问题,并细致检讨夏饷铺鄂国墓地M5、M6及相关墓葬出土材料,论证夏饷铺鄂国分封于春秋早期而非西周晚期。总之,夏饷铺鄂国是一个分封在春秋早期的姬姓鄂国,从始封到亡国前后延续了不到一个世纪。
2022年02期 No.10 59-7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7K] - 王百川;
新出曾公■编钟铭文中有“敝(蔽)蔡南门, ■应京社”一语,为过去所未见。“ ■”应是“斦”字,读作“■(慎)”。“慎”有“慎守”之意,“斦(慎)应京社”即谨慎地守卫应国的京社。“敝(蔽)蔡南门,斦应京社”是曾国的政治任务,与周代输送铜矿、锡矿的“金道锡行”有关。
2022年02期 No.10 73-77+58+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2K] - 宋华强;
曾侯乙墓北室出土的车軎铭文第二个字形当释为“之軝”二字合文,“軝”指车軎。最后一字疑释为从金、毌声,读为“键”,指车辖。包山简竹牍1、竹简276号“■”字应读为“軝”,指车軎;简文中的两个“釱(轪)”字,前一个指车■,后一个指车辖。
2022年02期 No.10 78-8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8K] - 李均明;
清华简《五纪》以“象”之概念作为物质存在的迹象,包括“数算”,即数目一至五之序列及其交错运算;“五时”,即风、雨、寒、暑、大音五种时节之征象;“五度”,度量的五种表现形式;“五正”,人事关系的五种调整形式;“五章”,色彩的五种彰显形式。凡是人体器官所能感知的形、声、光、味、寒、暑、轻、重乃至人事活动之仪式都属于“象”的范围。与之对应的是“神”,其意义广泛,既指精神、意识,又指神明、神仙等人们崇拜的对象。《五纪》凡列七十神祇,各有所司。神之负面则为鬼。天地、神祇、人事之上乃为把总之“天道”,当属自然规律。
2022年02期 No.10 82-9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7K] - 何家兴;
本文根据清华简《廼命二》简1“共(恭)民母(毋)泾〈淫〉,内于凶人之言”,通过辞例比勘、文意辨析,认为越国青铜器诸梁钟疑难字“■ ”、清华简《四告》简26“■ ”,属于“淫、内”临时性合文。同时结合清华简《四告》简26“不■_=(淫、内—入)于非彝”,认为《尚书·酒诰》“诞惟厥纵淫泆于非彝”疑为“诞惟厥纵淫,内(入)于非彝”。诸梁钟铭、《廼命》、《四告》三篇当是训诰之辞,话语模式和相关语辞可以互证,有助于重新认识《四告三》文本属性。三篇文本的思想内容具有一致性,反映出春秋战国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渊源有自、传承有序。
2022年02期 No.10 92-99+15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0K] - 尚宇昌;
秦统一后“收天下兵”,重视对民间兵器的回收与限制。据岳麓秦简,“私挟县官兵令”要求回收民间仍可使用的官兵器,政策意图在于补充军备,以支持秦军的统一战争及统一后的内外军事行动;而“令十一”与“新黔首挟剑兵长刀令”等,则更多是对新黔首所持私兵器作出限制,长兵器是其关注的方面,此举意在形成秦在新占领地区对重型武器的垄断,削弱关东民间反抗力量。在这种认识下,贾谊所谓“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或需重新理解。
2022年02期 No.10 100-11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1K] - 刘建民;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刑德》甲篇《日月风雨云气占》章中有一个补写在两行之间的“居”字。此字应是抄写者补写在第12行“徒”字之下,而不是补写在第11行“大”字之后的。然而帛书《刑德》乙篇的抄写者却误将“居”字抄在了“大”字之后,导致“大居”一词含义不明。另外,《刑德》乙篇《日月风雨云气占》章“月毋(无)光”之上有一个残损模糊的文字,应是乙本书写者误抄的“朝”字。书写者发现此字误抄之后,将此字圈起以示废弃不用。
2022年02期 No.10 112-11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6K] - 易萧;
海昏汉简《易占》是辗转传抄的占筮条例汇编,其占法与六壬相通之处最多。《易占》卦名用字最接近于今本《周易》,对卦名的训释不出汉代以来的传统说法。“未酉”简误抄了归妹、未济两卦的内容。“彖”和“饺”分别抄自两个左旋的圆形图式,它们提供了两种新的六十四卦卦序。《易占》有八天干配四维、纳甲和“六甲配卦”等三种干支配卦方式。《易占》划分时空为十六是秦汉时期一种流行观点,在六壬式地盘及《淮南子》中皆有体现。其时空配卦,与《易纬稽览图》所载两种分卦值日之法较为类似,其来源和用法亦当接近。《易占》的禽虫系统至少包括三十六禽(及十二属)、八卦类象和“四灵”三种。海昏汉简三种易占文献,对西汉经学、易学、数术等诸多方面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2022年02期 No.10 117-140+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2K] - 李豪;
本文结合秦简文字和隶楷文字、中古押韵和反切、近代音、现代汉语方言等材料,利用汉语历史音变的知识,对“壻”字读音从上古到现代的历史演变作出了解释,重新考订了上古归部,同时还指出了《说文解字》篆形的讹误,以及可能的致误之由。
2022年02期 No.10 141-151+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5K] <正>一、为了鼓励广大古史研究者致力学术研究,促进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与繁荣,同时表彰李学勤先生在中国古史与古文字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清华大学中国出土文献研究奖励基金设立的“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奖”第四届评奖活动正式启动,授予在中国古史研究领域,包括通史、断代史、专门史(含科技史)、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等方面有突出建树的在世中国籍学者。二、清华大学将聘请15位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组成“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奖”评奖委员会,负责评奖工作。
2022年02期 No.10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 朱凤瀚;
<正>二十世纪以来,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持续发展与甲骨金文等出土文献的不断发现,为上古史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开辟了新视角。朱凤瀚先生是当今学界中国上古史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本书选取了朱凤瀚先生在上述学术背景下从1981年至2020年发表的文章八十余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朱先生治学的视野、旨趣、方法和取得的成就。上册、中册综合运用了历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分别探讨了商和西周时期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家族形态、宗教观念、政治地理等方面的问题。
2022年02期 No.10 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正>张再兴主编本书是穷尽汇集秦汉简帛文献用字资料整理、反映用字研究最新成果的新型工具书。收录秦汉简帛文献近60种,以断代的形式编排,分为秦简牍卷、西汉早期简帛卷、西汉中晚期简牍卷和东汉简牍卷(附东汉石刻)四卷。通过断代呈现、历时对照、辞例与统计数据相结合,全书提供文献用字的完备数据,主要包括字的多种记词形式、词的多种用字形式、用字的文献分布等。作为对秦汉简帛文献的创新性整理,本书实现了秦汉简帛文献用字的并现与检索,
2022年02期 No.10 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本期数据